top of page
#關於建築師考試-術科篇

關於建築師考試,承接前一篇文,​這篇是針對術科的部分,簡單分享一下自己準備的過程。

這次比較有感觸的應該還是手繪科目的準備,其實前兩次考試,我都只買了一本只要是建築師考生沒人不知道的那本快速設計教本,然後仗著當初去考研究所練起來的基礎下去畫...兩次設計都拿了50(敷地比較慘)而已。當時因為工作的關係完全沒有安排時間練習,那兩次考試唯一有畫完的圖,就是考試時的那一張...

 

這次考試,由於工作比較穩定了,就決定狠下心來操爆自己的手繪,從7月開始就練習(雖然可能有點太早),然後11月初開始請假兩週全力衝刺,每天張開眼睛就是畫圖解題畫圖解題無限loop,畫了兩週把右手食指練到長繭,不誇張。

 

除了自己的準備,外在的力量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在這裏非常感謝工作上的前輩們以及同學們的指點與建議,只有讓別人看成果,才能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裡。知道自己問題在哪裡,才能夠立即修正然後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法,這樣才能從茫茫圖海中脫穎而出,讓自己更有機會踩上那條細如髮絲的及格線,成功被分到及格者那一堆。一個人悶著頭畫,真的是效果有限。

​敷地

其實我一直覺得所有科目中最困難的是敷地。難的不是他的考試內容,而是他的考試時間實在很不夠。申論題跟手繪加起來才4hr,對於畫圖動作比較慢的人來說真的很不利。

敷地的重點在於量體與週遭環境的關係,這種事情沒什麼對錯,也沒什麼必做或禁忌之類的,所以其實不太需要糾結什麼,自己發現什麼基地條件,想要怎麼連結周遭,如果沒辦法達成題目條件那要用什麼方式去彌補,最後要用什麼方式表現給閱卷老師看。因此比起設計多有趣,我認為「用圖充分表達自己了解題目多少」這件事情才是比較重要的。

 

策略:

關於繪圖時間分配,我大致上是抓15~20分鐘讀題思考,45min草稿,考量到申論以及設計想不出來的狀況,2hr的時候是跟分水嶺,我一定會在那時候把鉛筆草稿打完,之後先重新看自己的稿有沒有合乎題目要求,確認之後才開始上墨上色,當然這途中也可以小修設計,絕對不要大改,與其因為時間來不及完整思考而改出一個虎頭蛇尾的東西,不如撩下去畫出個驚天地泣鬼神的史詩設計,讓老師震驚四座然後給你60分(?)。最後建議一定要留45分鐘左右寫字,有些圖面沒辦法帶到的資訊這時文字就很重要了,一定要簡單扼要地寫出來讓老師知道你在想啥。基本上這樣的時間分配個人是覺得挺夠的,速度快的甚至可以再把前期作業時間拉長。

方法:

1.畫圖時間最大化:

申論先寫派跟後寫派的人大有人在,沒有絕對。我自己是前者,先拿考試前20分鐘寫申論題,頂多多寫個5分鐘,讓自己一定有3.5小時的時間去處理手繪。但平常練習的時候要要求自己3小時15~20分鐘左右就要完成,一開始一定很困難達不到,但畫到後來其實就能慢慢找出屬於自己的圖面處理、跟交代重點的方式,然後漸漸的就能壓在3hr 45min上下。這樣就很夠了。

 

2.申論題:

申論題的部分,我自己是透過檢討歷年題目,整理出幾個回答的pattern,只要看到考題出哪種類型的,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相對應的pattern抄上去,然後再寫那些回答的時候再想辦法用一些文字扣回考題的主題。最好再畫個簡圖來輔助說明。畢竟老師改考卷都不喜歡看到一堆字,有圖更能表現出「你有自己吸收並整理知識」的這件事情。當然,這個圖也不是臨場變出來的,平常練習的時候就要一直狂畫它。

 

3.固定風格,以不變應萬變:

因為考試時間實在短到靠北,當下根本不會有時間讓你在那邊設計喬來喬去,一定要事先準備幾套101招,看到題目不管三七二十一八七五十六,看完題目跟基地形狀之後,花個30秒判斷一下,常用的量體配置先TM套上去就對了,當然,前提是你要對自己創造出來的那幾招先熟到爛才行。當然不止設計本身要套招,像是版面配置、表現法、分析小圖要放什麼、大小透視要取什麼景,甚至是大小標題,我都事先準備個4~5個練起來放,考試時想都沒想就直接上了。

 

4.表現法:

表現法的部分,我個人是使用水麥+色鉛,除了pinterest外,我其實也很常看那些手繪人的ig去看他們怎麼用最簡單的方式畫出漂亮的圖。意外的滿有用的。我個人滿推mutonisketches的,他主要也是用水麥,除了室內,也常畫景觀圖,很多小技法滿適合考試用的。

 

5.工具最少化:

尤其是在分秒必爭的敷地,根本沒有時間開關筆蓋。但話是這樣講我的工具好像也還不少...但我是用工具盒(就小時候裝四驅車那種小盒子...)放的,依照各個作圖階段用橡皮筋綁在一起,有需要才拿出盒子,以防手忙腳亂噴裝掉筆,或是神來一筆弄髒圖面。我用的工具會在下面設計的部分會簡單說明。

使用工具:

1.別人畫的圖

2.經典/自選案例研究

3.請別人一起幫忙看圖,指出缺點

建築設計

建築設計跟敷地這兩科在設計邏輯的準備上很類似,所以上面敷地的準備方法其實可以通用。只是比起敷地,建築會處理到更多更細膩的事情,比如光線、無障礙、室內動線、空間形狀與品質、高度、材質...等等。且由於作答時間相比敷地來的更加充裕,因此可以多花一點點(真的只能一點點)心思在想設計上,但不建議標新立異臨時想什麼很潮的新設計,在既有的東西裡搭配題目然後多做點小變化,其實就很夠了。剩下的就穩札穩打,畫完整最重要。

 

策略:

1.多練習分析案例:

考試的題目類型其實就那幾種輪來輪去,因此可以重點性的抓幾種典型type練習,例如學校、集會場所、公園、集合住宅等等。案例的部分,可以從書中或網路上挑幾個經典的,或者自己喜歡的建築師案例類型,把平面描下來分析設計者是如何思考的,這些分析求精不求多,重點是在分析之後如何消化,並且反映在自己的設計圖紙上,例如說空間組織方式、鋪面運用位置、基地分析表現法之類的。個人當初是做了幾個谷口吉生和內藤廣的案例,然後再搭配幾本自己覺得有用的課外讀物,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快速設計體系。

 

2.時間的分配:

我自己一樣是以時間的中間點4hr為分界線,讀題約30min,思考時間50~60min,草稿60min,上墨90min,我都會抓在中午的時候至少平面完成上墨,啃中餐喝水的同時檢視有沒有遺漏什麼東西沒交代,然後再繼續把沒上完的墨線、色彩上一上,再寫文字內容。基本上我到後來都可以8hr內完成,考試當時大概7.5hr就畫完,剩下的半小時就可以冷靜檢查有沒有回應到主題。

 

3.使用的工具:

工具方面,我會依作圖順序來劃分,當作圖邁入下個階段,前面的東西就可以收收起來了:

(草稿)鉛筆:以HB為主力、2B以防萬一沒時間直接上黑時用。

(上墨)墨筆:0.1、0.3代針、雄獅簽字筆(黑and藍)

(分析圖)diagram用筆:黃色、紅色

(大圖)水麥:深淺綠色三種、深淺灰色三種、淺茶色刷木deck、淺藍色刷水or天空

(加強色彩)色鉛:淺黃色highlight用、深淺綠色刷草皮

(說明文字)鋼筆:我自己常用的墨綠色、深紫色墨水鋼筆,寫文字的時候不會跟圖面的一堆黑色線條打架,比較容易凸顯出來

使用工具(同敷地):

1.別人畫的圖

2.經典/自選案例研究

3.請別人一起幫忙看圖,指出缺點

為了增加讀者的自信心,就放上一些準備過程中的圖面,讓大家笑一下然後覺得「喔原來這樣就過了喔?!那我也可以」

IMG_6657.jpg
IMG_6658.jpg

這些是上面提到的案例分析,分析方式一定不只一種,因為我資質比較駑鈍,都要用手親自去畫幾次才能知道該怎麼去分析這些東西,然後思考可以怎樣套用在自己的設計過程上。

新規ドキュメント 2020-02-11 21.57.15_2020021121

練習初期,時間一定會大幅超過,這張寫一堆廢話的圖其實沒交代啥事情就花了我4小時50分鐘,但因為只是開始,所以別氣餒,一開始圖畫的比大二還爛沒關係,只要好好練還是拿得到60分的!

新規ドキュメント 2020-02-11 21.57.15_2020021121

這是接近考前的敷地圖,基本上版面、小圖種類、透視取角、表現法等等的都已經固定了,就看如何在最短時間內表達你對考題的想法與態度。表現法誇張一點也沒關係。

新規ドキュメント 2020-02-11 21.57.15_2020021121

這也是考前練的建築設計圖,基本上版面幾乎跟敷地差不多,平面永遠是最重要的,一定要最大最清楚,其他像是小圖種類、透視取角、表現法等等的也都已經固定了。大致上有圖裡這些資訊,好好交代清楚基本上應該都可以過關。

以上,大概就是我的應考方法,不過文章中當然還有很多事情沒有提到...因為有些是價值上的抉擇,有些是設計方法或表現法,這些事情就因人而異,個人認為大家去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就好,通往60分的道路不會只有一條的。從這些文章看得出來,其實我也是吸收各路雜學、偷學各種邪魔歪道,所以我認為重要的是要先多方收集資訊、然後吸收消化成自己的東西,接著就是保持正向心態,練習練習再練習...現在沒有四年大限了,滾動制會讓考試壓力小一點,持之以恆,總有一天大家也可以解脫的。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