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旅途20_教文館大樓

所在地:東京都銀座

設計者:Antonin Raymond

​竣工年:1933

在1867年的明治維新後,日本政體的蛻變使他們邁入了現代化國家之列,但在往後的十幾年,首都東京的建設仍然是新生政府持續面對的重大課題。其中又以銀座大火為契機而推動的「煉瓦街計畫」最為人所知。但在1877年,在資金不足、居民反對等諸多阻力,以及整個計畫因為明治政府與當時的東京府在資金上的明爭暗鬥,而產生許多風波的背景下,將整個因銀座大火而燒毀的地區重建成紅磚建築街區的這個「煉瓦街計畫」宣告中止。這樣的結果有些半途而廢,且其實這些建築物也多半只是部分磚造,甚至還有一樓磚造二樓木造的建築。而這種半吊子的建築物,並不被當時民風仍算保守的東京人接受,甚至還有人認為「住在紅磚屋裡會全身發青暴斃」。

但這些不被居民接受的磚造建築閒置空間,反而成為當時與西方密集接觸的貿易商、新聞報社等的辦公空間,因此成為了西方文化的發信地,逐漸發展成潮流的中心,並迎來了空前的繁榮時代。

Tokyo_street_1905.jpg

1885年,一群從美國派遣來的基督教傳教士,為了傳教而開始販賣一些宗教書籍,起初他們的活動範圍只有在橫濱附近,但之後根據地三番兩次的流轉,後來在1891年落腳到了當時已是東京的西方文化窗口-銀座,並在當地開展了他們的佈道事業,成立了「教文館」這間書店兼宗教書籍出版社。

但在1923年,突如其來的關東大震災,與其所引發的大火,讓位於銀座的教文館及藏在該館內部的各種重要印刷鉛板全部付之一炬。1933年,在走過震災後的10年後,教文館重新啟用了他們的新建大樓(下圖中有高塔的建築物),而設計這棟至今仍然屹立在銀座一角的,是因帝國飯店的建設而隨F.Wright來日,之後長年在日本深耕的捷克裔美籍建築師Antonin Raymond。

04-03-01.jpg

經過了80年的歲月,如今的教文館大樓的外觀已有所改變。我們只能從過往的老照片來緬懷這棟老建築過去的風貌。位於頂樓的Art Deco風格的高塔一時間曾經是銀座地區的明顯地標,但在50年代末期的泡沫經濟中,高塔被商業經濟代表的巨大看板給取代,原本的一二樓也因成為店面出租,現在已經完全看不出Raymond設計當時的立面。

20160216172036.jpg
1453776126_photo.jpg
20160216183202.jpg

唯一能夠一窺這棟建築物過去風貌的場所,就是位於至今仍然營業中的書店內部,中央樓梯以及電梯間的垂直服務和部分,從照片上看來,以石材分節作為立面的電梯間,應該與最原始設計的外觀立面相互呼應。由曲線構成的樓梯扶手,以及弧線處理過的RC牆轉角,應該都是建築物最原本的設計,皆為Raymond建築中的個人特色,窗台的深綠色面磚,應該也還是當時使用的材料,相較於因為現代的書店經營需求而被改裝的店舖空間,這個服務核是少數沒有被時代洪流吞噬的空間,彷彿只有這個地方,還停留在80年前的明治時期。

IMG_3493.jpg
IMG_3491.jpg
IMG_3496.jpg
IMG_3486.jpg
IMG_3490.jpg
IMG_3497.jpg

在少了地標性的塔樓以及代表性的立面後,教文館大樓的外觀在旁邊的Apple,以及其他爭奇鬥豔的知名品牌大樓相襯之下顯得格外寒酸,在這片走過高度成長期,如今又正面臨快速都市開發的銀座地區,看看比它更年輕,1964年完成的Sony銀座大樓,如今也已消失成為平地廣場,沒有人能保證這座聳立在街角超過85年,過去曾風華一時的老兵究竟還能存在多久,只能趁建築物還存在時及早去看他一眼,紀念他仍然不死,但隨時可能會默默凋零的身影。

IMG_3484.jp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