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 TTP / O-Bay Way Studio
Taiwanese Tokyo(ed) Project
旅途05_日本盲導犬総合センター
所在地:靜岡縣富士宮市
設計者:千葉学
竣工年:2006
開頭的幾篇,好像都還在討論上一個世紀的作品。我想這一篇開始就來談談一些21世紀的作品吧。雖說如此,21世紀後的建築種類多如牛毛,我想就先來介紹我研究所時期指導教授千葉學的案子好了。
千葉教授的風格一向簡潔明確,初期都是以住宅為主要作品,在風格上我個人將其歸類為帶有日式色彩的典型現代主義,多以幾何的形式表現出機能的需求,並常和基地所在的都市環境一併思考,試圖去找出可呼應該區域的建築形式。
「建築的產生總是因地制宜的。基地形狀不同,周邊的環境亦不一樣。當然氣候與植栽也都不同。而我想做的,就是從這些被限制的條件線索中找出只能在該基地上成立的建築形式。」(譯自<rule of the site―そこにしかない形式>/千葉学/2006)
2009年,在這座日本導盲犬綜合中心完成後3年,千葉教授也因為這個案子獲得了日本建築學會賞,也開始慢慢地打開了知名度。
日本導盲犬綜合中心(日本盲導犬総合センター)位於富士山山麓的富士宮市,面著南北向道路,天氣好的後往東邊看就可以看見漂亮的富士山景。但當時造訪導盲犬中心時,已經接近傍晚,光線其實不太足,而且由於天氣太差的原因,沒辦法看到基地東側遠方壯觀的富士山景。
從Master plan的策略來看,千葉教授有意識地將視覺軸線往富士山方向延伸(上圖的上方),在這跟極具代表性的山麓,其實可以非常強烈地感受到「平原的水平」以及「富士山的垂直」兩個向度,因此搭著遊覽車到這個中心的遊客進入後,首先就會看到富士山,藉由山景將視線引導至垂直向度,接著在東側的停車場下車後面對導盲犬中心,就會看到藉由蛇形迴廊圍繞著許多小量體所形成的多條水平帶,來強化水平的感覺。而為了讓人明確地看到這些「從大地延伸出來的線」,他採用了較厚的方式去處理水平迴廊屋頂,而並非相對常見的極薄板材去創造出單純的「線」。
在全區配置及操作上,可以感覺得出千葉教授刻意地想要營造出具空間彈性的平面配置,由於此案的機能包含了需要不受干擾的空間以訓練導盲犬的專注力,但又希望能開放讓一般民眾可以看到導盲犬受訓過程,並增進和導盲犬的交流與互動,同時也必須兼顧視覺不便者到此來進行選擇夥伴的空間機能,在種種複雜的條件下,千葉教授以「村落」(cottage)的概念,配置了許多獨立分散的構造體,配上對導盲犬訓練十分重要的自由跑動空間,讓蛇形迴廊作為參觀動線穿梭於這些「村落」間,並同時在量體群的中央,往富士山方向的軸線上創造了一條東西向的徒步帶,若因為犬隻訓練而不方便開放參觀時,便可利用徒步帶將參觀訪客與訓練場所分離,創造了在使用上十分具有彈性的空間。
而平常時,這個徒步區其實也是參觀者可以和導盲犬們互動的最佳場所。
如前所述,由於這個「導盲犬訓練+參訪見學」這兩種機能混在一起的建築物可說是前所未有,因此當時千葉教授在設計時也為未來的增建保留了彈性,比如說蛇形迴廊,其實在此案中除了創造出水平線與引導動線的機能外,它同時也是管道空間。由於對於導盲犬的訓練來說,戶外的地面層其實是非常重要的,若以一般工程相同將管線埋在戶外土中,則增建時勢必得將地面層封鎖、挖開,導致訓練難以進行,因此全區的配管均沿著迴廊的地梁配置,而這個迴廊亦採用了預製的PC板作為鋪面,就是便於未來增建來牽新的管線,要拉新管,只要從蛇形迴廊下的幹管再另外牽一個迴路、然後再鋪上新的PC板即可。
而空間的配置上,參觀者從主入口入館後,可以至園區中央和退休後的導盲犬或是園區的狗遊戲互動,由於退休後的導盲犬十分親人,因此退休導盲犬所生活的位置離參訪者是最近的。而需要一點封閉空間的成犬訓練空間,則在中央偏東處,更需要安靜、隱私的幼犬飼養、母犬分娩等空間,又再更往東側、離道路、參觀者動線與公共空間最遠、私密性更高的方向配置。這份不只為人更為狗著想的體貼,讓這個「村落」不再只是專屬於「人」的空間,而是反映出一個人與狗共存的烏托邦。
在建築空間的處理上,此案仍然一貫以非常簡潔明確的手法呈現,各棟的構造除了需要比較大跨距的大廳、lounge空間使用了鋼構之外,其餘的各個量體均是木構造,且和蛇形迴廊脫開,以保持一定程度的獨立性,以及未來在增建上的彈性。由於此案的服務對象較為特殊,因此較為特別的光影效果、裝飾等其實都是多餘的,因此室內盡量以簡潔的白色為主,面對公共區域的開口用落地窗讓人的活動範圍從戶外連結至室內,沒有面對公共區域的地方就以高窗引進天光以維持室內的亮度以及質感。
位於北側的觀察室,在這個空間,是要尋找夥伴的視障者與導盲犬第一次見面的地方,因此室內非常簡潔,為了不讓導盲犬分心、緊張,除了桌椅、一組系統櫃之外,完全沒有多餘的物品。而光線的處理,則是在內側導盲犬要從觀察犬室出來的正上方開了一個天窗,讓導盲犬在出場時是非常明亮的,產生類似spotlight的戲劇性效果,也讓人與狗可以聚焦於彼此身上,好決定出能夠陪伴自己一生的夥伴。雖然這只是一個極小的房間,但卻是我覺得整個園區內最戲劇性、也最令我感動的代表性空間。
至於整體的配置、量體、甚至蛇形迴廊之所以會以直角呈現,是因為正交的動線可以十分明確地指出方向,而不會像有機曲線造成方向感的迷失,因此即使視覺不便者也不會因此在建築物內部迷路,是設計者對於視覺不便者的體貼。
在參訪的過程中,無論是看到小朋友們或是視障者們牽著狗走來走去,或是和狗玩在一起,或是看著退休的狗狗們在草地上和飼育員遊戲,都體悟到了「人」與「犬」是需相互尊敬、相互扶持的,也只有如此,人類才能和狗一起並肩生活下去。尤其對那些必須要靠導盲犬的雙眼活下去的人們而言,狗並不是另一種生物,而是彼此能互相信賴、走過人生點點滴滴的重要夥伴。雖然建築物本身的造型、技術等並無特別驚人之處,但將人與狗的關係反映在平面動線上、進而保持空間的未來性,以及將狗與人平等地對待,確保各自領域的生活品質,以及在每個地方都可看見人和狗玩在一起的身影與笑聲,創造出一個前所未有的program設施,我想正是這個簡單設施最迷人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