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旅途01_土門拳紀念館

所在地:山形縣酒田市

設計者:谷口吉生

​竣工年:1983

  2017年3月,我在酒田站下了從新潟轉乘的いなほ(Inaho,意為稻穗)列車,出站後迎來的風帶著一點海味,告訴著旅人這個過去曾為出羽國首府、西迴海運路線起點的海港小鎮,其實也曾有一段繁榮的歷史。而這點從道路人孔蓋上的花紋,亦能看出這段歷史在當地人心中的份量。

  除了海港歷史,另一個令酒田感到光榮的,應該就算是二戰後日本攝影界第一人的土門拳。土門拳出生於酒田,但在七歲時舉家搬到了東京,日後在東京展開了攝影生涯,並以人像、佛像特寫,以及捕捉社會人生百態的瞬間等寫實主義的攝影風格著稱,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1974年土門拳獲得酒田市終身榮譽市民的儀式上,他宣布將自己所有的作品送給酒田市。而保存、展覽這些攝影作品的展館設計,則是決定由與土門拳私交甚深的谷口吉郎之子--谷口吉生負責。

  出了車站後,搭上往郊區行駛的公車。一路繞啊繞地渡過最上川後,就會抵達紀念館所在地的飯森山公園。飯森山公園是一處綜合公園,園區包含了有土門拳紀念館在內的美術館區,還有以另一棟谷口吉生唯二的體育館建築之一—酒田市營國體紀念體育館為中心向外擴散的體育區。但這兩棟主要建築物的竣工年其實差了8年,較早規劃的是土門拳紀念館,這也是日本第一座(也有一說是世界第一座)以攝影家為主題的紀念館。

  在公車下車後,即會看到一條筆直的步道通往紀念館。步道盡頭是以土門拳為名的拳湖,而紀念館便在拳湖畔,靜靜地倚著飯森山望向北方的水田與最上川出海口,低調地退到了自然中,堅強地面對著寒風與冰雪,並把整個空間環境的主調讓給山丘與湖水。谷口在土門拳紀念館的作品集中曾寫道:「藉由親眼見識到土門的眾多作品後,我才逐漸理解出作者的個性。而在獲得了這些對土門拳的印象之後,我把將在紀念館中展示出來的作品理解為土門拳本身,並認為在建築概念上反映出代表土門拳的元素是沒有意義的。也就是說,我將這棟建築定義為介於存在於內部“表現出作者本身的展示作品”,以及外部“美麗的自然”之間的抽象化存在,以不採用任何樣式極力維持簡潔的方式,表達同時將展示作品與自然環境兩者襯托出來的構想。」

 

  在外觀上,這個紀念館雖維持著谷口一直以來的極簡方盒的形式,但屬於谷口手法的細格柵、柱廊等會形成多餘線條的元素都被捨棄了。它就是一塊厚重的方塊量體,半嵌在山丘內,並刻意壓低高度以維持原本就不高的山稜曲線。

   在進入室內空間之前,我先在紀念館的外部庭園走了一圈。經過門口轉個彎後,會看到層疊的落水造景,為這片靜寂的環境提供一些自然的背景聲。而佇立在造景中央的是野口勇的雕塑。從雕塑的後方向外看,可以發現它以紀念館所在的飯森山開始,從高架步道下的空正對出去,串連起了拳湖的水以及湖對面的樹林,形成一條自然軸線,強化了建築物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而位於入口前,向上爬升半層樓且以混凝土牆完全阻隔視線、與環湖步道連結的動線,則是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戶外空間。拾級而上後首先會聽見造景的流水聲,依邊望向右手邊的山一邊往前,接著會進到一個約兩米見方的工作空間出入口玄關,流水聲音被阻隔而漸弱,令人注目的則是只需抬頭便可見到的藍天,接著再往下走,流水聲漸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右側飯森山的山景以及蟲鳴鳥叫,再向前,沿著湖水拍打聲拾級而下,便回到了環湖動線。視野、景色、空間尺度、聲音,所有一切的豐富變化,就濃縮在這條不到20公尺的通道。我想這就像土門拳的攝影一樣,一個人的表情、滄桑背景、心境,時代洪流中的各種故事,都濃縮在一張不到0.1公分的紙張上。

  接著我走進了館內,大廳使用了花崗岩將整體建築物的量體感與重量感延伸至館內,主展區則將空間分成了高低兩個部分,高的部分是企劃展,當時是展示的是土門拳針對各個名人雅士的肖像照,而低的部分則是常設展,依主題或地區又細分成幾個區塊來展示。整個展場並沒有明確的動線,展示用的牆壁也很低沒有將展場區隔開來,因此觀賞者可以很自由地穿梭在土門的各式作品中,走累了,還有一個小小空間可以休息。對於追求真實現況、在攝影中想表現出人們的情感與思想的土門拳來說,看展看累了在展場中間坐著休息的姿態,或許也是這個展區的場景之一吧。

  出了主展區向左轉,會先經過小賣店,接著更往前走,會遇到由牆壁構築而成的長廊。長廊的高程一路向下通往彼端的拳湖,而長廊側邊的牆則透過逐漸變細的手法,產生出了有趣的透視感以及明亮感。讓人從充滿壓迫(我想壓迫感主要來自於土門拳過於寫實的社會攝影)的主展區,慢慢走向廣闊的大自然,使眼前豁然開朗。

 

  走到長廊盡頭後轉進了土門拳紀念室及視聽室。說是紀念室,其實也就只是放了幾張望向窗外湖面的沙發。而視聽室,也只是在面向飯森山的山坡側擺放了五張椅子。但這兩個空間的手法非常成功地詮釋谷口對這棟紀念館所下的定義:它只是個媒介,一個介於土門拳(展場中的作品)與自然環境(公園)的介質,人們來到這個空間,只需坐下來安安靜靜凝視著湖面或山坡,細細咀嚼那些被土門拳的鏡頭記錄下的場景。令我感覺人類所創造出來的歷史與記憶,在每年不斷變換的季節與大自然面前,彷彿都只是那快門的一瞬間,但卻真實存在,並藉由攝影以某種形式永恆地保存了下來。這兩種因為空間序列而產生的時間尺度反差,以及有別於展覽空間的木地板而使用地毯來將訪客走動的聲音降至最低,以確保空間聲音品質這幾點,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谷口在動線配置及空間序列、以及空間處理上的種種用心,展館雖小,但每個地方都是細節、每個動作都是設計。

  土門拳紀念館在我體驗過的美術館或展覽館中,可以說是空間最小,但也是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一個展示空間,有別於谷口吉生在其他地方設計,那些較充滿拘束感、壓抑性格的展覽空間,土門拳紀念館的概念同樣雖然也是盡量淡化「展館」本身存在,並極度簡化量體的型態,但周圍的環境以及充滿自然感的水池(雖說是人工池)卻讓整個建築物的壓抑感降低不少,讓訪客的視線與情緒能夠很自然地來往於土門拳寫實的社會攝影作品與自然環境中。或許這種對人的關懷與自然的協調,才是自己對於這棟紀念館印象如此深刻的原因也說不定。

bottom of page